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参考 > 研究动态 > 正文

建设教育强国,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1-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本次选取教育强国的相关论点,以飨读者。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来源:新华社新闻9月9日


“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

9月11日-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吉林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论坛开幕式上,杜玉波、姜治莹、李家俊、张希、张洪彬、孙维杰、王利锋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东北基地”启动揭牌。基地以“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助推教师队伍创新发展、助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己任,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国教育系统和行业企业管理干部、骨干教师等,开展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和精准化咨询服务,更好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支持东北经济社会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会会长杜玉波,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学会副会长李家俊,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炜,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洪彬,学会监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书记孙维杰,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会副会长邬大光,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吉林省总督学岳强,吉林省纪委省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关忠诚,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陈希哲,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一级巡视员战高峰,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等领导出席论坛。来自吉林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全国近两百所高校校领导、规划处、教务处等相关负责同志共计600余人参加论坛。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众号2023年9月14日



教育强国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高教学会会长杜玉波“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以“教育强国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他教育强国的评价维度包括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服务、教育保障。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中国特色的大学应当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策源,成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借鉴。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协同育人体系,夯实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服务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以高素质专业化为标准的教师发展体系,建立以自立自强为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以特色发展为牵引的分类办学体系,建构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筑牢以自信紫蔷薇内核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畅通以合作共享为基础的教育开放体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内部治理体系。

 

 

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时代课题!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文章总结了49所直属高校党委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高质量读书班打头,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其中提到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过程中,如何“高校有为”。其中:

东北大学瞄准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制定并实施《东北大学服务辽沈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东北大学服务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打造“东北大学—沈抚新区”转化基地,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6项,现金合同额达1.64亿元。

河海大学成立地理与遥感学院、数学学院,强化水利工程传统优势学科向基础延伸,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水资源空间均衡供给。

武汉理工大学对标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抢抓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从“教、学、管、研、服”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超前部署打造“数字化体验与服务中心”示范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

上海财经大学成立数字经济系和数字经济研究院,与阿里巴巴控股集团、阿里云智能集团、淘天集团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切实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邮电大学研发6G通用原型验证系统和面向6G的多频段信道测量平台,建成全球首批获得3GPP测试比对资格的5G MIMO OTA终端性能测试实验室,成功发射“北邮一号”“北邮—银河号”卫星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公众号2023年9月8日


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本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人民日报》“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专栏立柱强基方致远——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文中在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远之策必须靠教育、科技、人才。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任务,着力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明显进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三)人才引领驱动。要自主培养人才大力引进人才用好用活人才。

来源 《人民日报》2023年9月2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

9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指南》,这是全球首份生成式AI相关的指南性文件,旨在促使生成式AI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育。对比今年7月我国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会发现,两份文件都提到了“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的重要性;教育行业从业者更要正确考虑伦理原则;要求增加人工审核环节,以免出现大量AI生成的错误信源,这对教育行业是重要的信号。为未来AI在教育领域的正确使用方法上提供了多个方向,例如使用AI助手促进教学;利用AI生成一对一方案训练学生的语言、计算机、艺术及编码学习;帮助有听力或视觉障碍的学习;利用AI对话进行心理及情绪疏导等路径。

    《指南》中包括的重点(一)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争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AI生成的大量存在偏差的信息,使学习者获取的信息源混乱。如果没有监管,未来的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有可能是不准确的、经AI加工提取后的片面信息。其中的的风险主要包含:数字贫困加剧超越国家监管适应未经同意使用内容AI生成的内容造成信源不准确缺乏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产生深度赝品。(促进在教育和研究中创造性地使用生成式 AI这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策略来实现:道德原则的制度实施指导和培训建立Gen Al提示工程能力在书面作业中检测基于Gen Al的剽窃。(未来生成式AI 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探索《指南》中提供了一些例子,说明在使用中的协同设计过程如何为研究实践提供信息,如何协助教学,如何为自定进度获取基本技能提供辅导,如何促进高阶思维,以及如何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年龄限制为13岁

来源:里瑟琦科教观察公众号9月19日



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在线学习》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成为教育强国一般要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经济社会处在相对较强的发展阶段,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且切合时代需要。教育强国内涵的细分指标有四个方面:教育的普及水平;教育质量的状况;教育的效能情况;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普惠性。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教育强国,很难简单地靠几个数据或一个指标体系做出判定,但判定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教育本体是否强,教育对象是否强,主体价值是否强。从结构和特征角度看,教育强国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均衡、多样、协调、可持续。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教育主体的选择性需求,通过选择存优汰劣,此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加强法治、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硬实力、软实力同时推进。教育强国本质上是教育自身强与教育功能强的统一。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3年7月

 



论教育强国的文明逻辑

刘远杰认为:以“文明”论教育强国,首先需要确证两个基本逻辑前提,一是批判性地分析文明概念,完成文明概念的中国式构建;二是整体把握教育于文明的内在关联,建立关于教育促进文明、文明奠基教育、教育作为文明的基本认识。立足中国式文明概念及教育于文明关系的三种基本认识,可进一步深入到教育强国三种文明逻辑的构建:教育强国即以教育强国家之文明,教育强国即以文明强国家之教育,教育强国即强国家教育文明。这三重逻辑纲要性地实现了以“文明”回答教育强国“何以强”的根本性问题,以及通过“文明”而构思教育强国内在法则的理论任务。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第(13-14)期



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国路向


刘云生认为新时代的中国加快构建教育评价体系,擘画出“建立”“完善”“形成”三步走路向建立完善形成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任务,正行进在第二步的道路上,努力向第三步迈进。教育评价体系具有四个基本要素:主体要素价值要素操作要素支撑要素。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主体要素上构建统领型教育评价模式,“谁评”上强化多元主体参与“评谁”上强化教育相关主体全部纳入“谁管”上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归口管理开创公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价值要素上构建共同体教育评价格局,“为谁评”上凸显政治大格局“据何评”上凸显教育深本质“评何用”上凸显社会广服务开创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操作要素上构建数字化智能评价样态,“评什么”上构建金字塔评价内容体系“怎么评”上构建了立体型评价方法体系“用什么评”上构建了智能评价工具体系开创科学性与高效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支撑要素上构建适切性教育评价基座,“在什么理论上评价”方面从“中国化”走向“中国式”“在什么政策下评价”方面从“破立结合”走向“完善体系”“在什么文化中评价”方面从“外控型”走向“内生型”开创现代性与在地性相统一的新路向。沿着这样的路向继续探索下去,尤其是解决好教育评价实践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近则能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远则到2035年能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必将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来源:《教育与经济》2023年第4期

 

 

上一条:深刻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与战略定位

下一条:我校21项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通过开题评审